2010年6月12日 星期六

2010/06/11 人工培育魚醫生 存活53天破紀錄

人工培育魚醫生 存活53天破紀錄

更新日期:2010/06/11 10:54
中國時報【潘建志/屏東報導】
屏東海生館「珊瑚礁生物繁養殖研究計畫」又有重大突破,成功讓俗稱「魚醫生」的裂唇魚,在人工環境中產卵、孵化,成長至今已五十三天,創全球首例。裂唇魚會幫其他魚類清理身上寄生物,是珊瑚礁生態圈中重要一環,也是水族館中的熱門魚種。

裂唇魚屬全世界有五種,台灣有三種,裂唇魚是最常見的種類,主要棲息在珊瑚礁區深度一至廿公尺。因牠會幫其他魚類清理皮膚、鰓蓋、口腔等處的寄生物,加上泳姿奇特,會間歇性地游停游停,很受海水觀賞魚飼養者喜愛,暱稱牠為「漂漂」,每尾價格約二、三百元。

裂唇魚熱門魚種 珊瑚礁重要成員

海生館團隊人工培育裂唇魚種魚已三年,今年三月開始自然產卵,五尾雌魚每尾每天產下幾百顆卵。在團隊嚴密監控水質、餌料下,成功讓仔魚孵化、成長,卅天活存率達五.六%,培育至今更有近廿尾活存了五十三天,創世界紀錄。

生物訓養組副研究員呂明毅表示,之前紀錄是日本的鈴木克美,在一九八一年培育成功,但只存活三天。裂唇魚養殖最困難處,是牠的口很小,一般餌料很難餵食,孵化後若沒有適合餌料,仔魚就只能靠卵黃囊存活三天。

當初團隊便試著用「輪蟲」餵食,不過剛孵化的仔魚大概只能吃四、五十微米的餌料,輪蟲達二百微米,體積太大根本吃不下,經嘗試多種餌料後,偶然間發現牠可以吃「渦鞭毛藻」,才克服最大的困難點。

屏東海生館突破 渦鞭毛藻餵仔魚

呂明毅說,水族業者對裂唇魚的需求很大,目前都是到海裡捕捉,因為牠移動速度很快,很難捉到。

因為裂唇魚會幫其他魚類清除寄生物,被捉走後對整個珊瑚礁生態影響很大,呂明毅希望將來人工大量繁殖技術成熟後,業者不再到海裡捉裂唇魚,有助於整體生態的完整。

2010年6月2日 星期三

2010.6.2/ 長城千年不倒關鍵在糯米

更新日期:2010/06/02 10:44
(中央社台北2日電)最新研究顯示,亞洲人主要飲食的美味糯米,是使中國古代一種砂漿性能超強的根本原因。這也是萬里長城千年不倒的主要原因。

研究人員還發現,這種砂漿仍然是現存修復古代建築的最好材料。

據新浪科技報導,砂漿是1種用於填充磚塊、石塊和其他建築材料之間縫隙的糊狀物。中國科學家張冰劍和同事研究發現,距今大約1500年前,古代中國的建築工人將糯米湯與標準砂漿混合,發明了超強度的「糯米砂漿」。

標準的砂漿成分是熟石灰,即經過鍛燒或加熱至高溫,然後放入水中的石灰岩。

報導說,糯米砂漿或許是世界上第1種使用有機和無機原料製成的複合砂漿。糯米砂漿比純石灰砂漿強度更大,更具耐水性。張冰劍還認為它是歷史上最偉大的技術創新之一。建築工人利用糯米砂漿修建墓穴、寶塔、城牆,其中一些建築存在至今。有些古建築物非常堅固,甚至現代推土機都難以推倒,還能承受強度很大的地震。

最新研究發現了1種名為支鏈澱粉的「秘密原料」,似乎是賦予糯米砂漿傳奇性強度的主要原因。支鏈澱粉是發現於稻米和其他含澱粉食物中的1種多醣物或複雜的碳水化合物。

張冰劍說,古代砌築砂漿是1種特殊的有機與無機合成材料。無機成分是碳酸鈣,有機成分則是支鏈澱粉。支鏈澱粉來自於添加至砂漿中的糯米湯。研究發現,砂漿中的支鏈澱粉有抑制劑的作用,一方面控制硫酸鈣晶體的增長,另一方面生成緊密的微觀結構,而後者應該是讓這種有機與無機砂漿強度如此之大的原因。

為確定糯米能否有助於建築物修復,研究人員準備了摻入糯米數量不同的石灰砂漿,對比傳統石灰砂漿測試。張冰劍說,對兩種砂漿的測試結果顯示,摻入糯米湯的石灰砂漿物理特性更穩定,機械強度更大,兼容性更強。

這項研究結果刊登在最新一期的「美國化學學會雜誌」。990602

2010年6月1日 星期二

非接觸式充電

Phone 無線感應充電器第二彈Case-Mate Hug
百度百科
wikipedia
[Wii]勁量感應式充電座讓Wii remote充電免脫衣!

深層海洋水產業雙效 不只賣水還可做空調

水資源 種植業
作者(職稱): 楊淑閔
新聞來源: 中央社
發布日期: 07/25/2009
用海、湖水低溫做環保空調,除法國、加拿大及渡假島嶼飯店可見;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與東潤海洋生物技術公司也做到了,用在需低溫培育的洋桔梗空調上,強化深層海洋水產業效益。

環保產業全球發燒,污染能源在退場中;各國政府舉債、動用大筆預算促進發展的是以綠能產業為主。包括深層海洋水都已不只是一種健康導向的飲用水商品,目前已被運用在環保空調上,並已市場化;只要台灣要做,馬上就能迎頭趕上。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作物改良課助理研究員葉育哲指出,法國及加拿大都已抽用相對低溫湖水開發環保空調,這兩個國家的飯店及機場,都已使用此設備。

又如一些知名渡假島嶼飯店,也已使用深層海洋水做環保空調;亦已廣為人知。

他說,花蓮場去年也與花蓮地區開發深層海水業者東潤海洋生物技術公司進行產學合作,利用花蓮縣外海水深700公尺以下深層海水,研發作為天然空調設施,並以此綠能降溫系統培育低成本、高品質的洋桔梗種苗。

他指出,這樣的空調系統因為不使用壓縮機,可以節能4成以上;不過抽用深層海洋水必須經過申請,目前另有台肥及光隆2家可以合法取用;管線等設備需投入新台幣2到3億元經費,其中台肥規模較大,設備耗資7到8億元;目前僅東潤有應用於農業空調。

葉育哲強調,此環保空調技術開發成功後,將可幫助深層海洋水產業的發展提高產出效益、降低成本壓力,促進該產業成熟發展。

他解說,這次與東潤合作開發成功的環保空調技術,預計年底就將技轉予東潤,屆時可提高業者的營運效益;因為深層海洋水除可賣水,如今再利用其低溫開發能量,可讓同一批珍貴深層海洋水資源產出兩種產品。

他表示,年底技轉之後,東潤將使用此環保空調培育需低溫環境生長的洋桔梗種苗,並進軍內銷市場,不讓進口的洋桔梗繼續佔有台灣內銷市場商機。

深層海水環保空調 培育媲美進口洋桔梗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指出,已開發出運用低溫深層海水當冷媒,利用熱交換原理降溫的環保空調,以此栽培需要涼溫的洋桔梗,除可節省用電成本,品質可媲美進口洋桔梗。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指出,台灣洋桔梗種苗年需求量約1800萬苗,其中9成以上都來自天然涼溫環境國家進口的穴盤苗,每年需花費新台幣4500萬元。

場方分析,近年來石油資源短縮、能源費用高漲,生產洋桔梗種苗成本不斷增加,未來進口種苗費用也勢必上漲;因而設法研究出在台灣培育種苗方法與環境。

場方說,水深600公尺深層海水約攝氏9度,且終年維持低溫狀態;場方利用低溫深層海水當冷媒,再運用熱交換原理降溫,已開發出環保空調;並用在栽培需要涼溫的農作物上,將可減少相關農業使用冷氣的用電成本。

場方進一步指出,已利用深層海水空調系統取代一般冷氣,進行洋桔梗種苗培育,以此培育的種苗今夏在場內試驗田裡都已順利開花,且開花品質與進口種苗或一般冷氣房所培育種苗栽培切花相當,深具競爭力。

場方表示,接下來還規劃運用在蝴蝶蘭種苗的培育上,為國產農業降低用電成本,並提高競爭力。